

清朝道光年间,浙江余杭的一个士绅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孩,他便是后来的杨乃武。杨乃武自小聪明,先后考中秀才、举人,令整个杨家在余杭一带声名鹊起。本应顺利步入仕途的他,如果能低调行事、察言观色,依附官员,定能得到一番好名声。然而,杨乃武天性耿直,心地正直,总是看不惯世间的不公之事,每每见到就会挺身而出,行侠仗义。
在杨乃武的家乡余杭,知县刘锡彤是个欺软怕硬、为非作歹的官员,杨乃武不满他的为人,两人因此结下了怨怼。有一次,刘锡彤邀请当地的头面人物到县衙议事,杨乃武趁机在县衙的墙上写下了一副对联:大清双王法,浙江两巡抚。这副对联直指刘锡彤权力滥用,暗示他在县里自创王法。对联内容引得众人窃笑,而刘锡彤则因羞愧而面色大变,感到极为尴尬。
时光流逝了大半年,杨乃武外出办事归来,却突然被衙役带到了衙门。原来,小白菜的丈夫因病去世,而他的母亲怀疑杨乃武与小白菜合谋毒死了她儿子,便将此事告到了县衙。当时正值刘锡彤担任知县,心中早已对杨乃武怀恨在心,于是他开始寻找杨乃武的罪证。经过一番捏造,刘锡彤竟用一根未经消毒的针在尸体上扎了一下,说尸体变色就是中毒的证据。接着,他将小白菜抓捕,经过一番严刑逼供后,小白菜终于在忍受不住折磨时屈打成招,违心承认了她与杨乃武有,并且合谋致使其丈夫死亡。
她们辗转多家衙门,经过漫长的时间,终于引起了时任御史翁同龢的注意。翁同龢将此事报告给了慈溪太皇太后,慈溪下令重新审理此案。其实,慈溪并非真正关心民众的冤屈,她此举是为了借此打压曾国藩势力,向对方展现自己的权力。经过慈溪的支持,刑部开始重新处理此案,将杨乃武和小白菜押送至北京,重新开棺验尸。
值得一提的是,慈溪并非因同情百姓才做出这一决定,而是出于政治目的,借此打压反对派。此事虽以冤屈得以收场,但其中的复杂因素,实际上反映了清朝官员如何以人治而非法治处理案件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,BB贝博吧